ENGLISH舊版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簡介

發布時間:2020-11-26 10:43:00

1.學科定位與目標

本學科緊密圍繞國家“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海洋強國、交通強國戰略的重大需求,充分發揮學?!安牧?、交通、汽車”三大行業背景優勢和湖北省汽車產業的區域優勢,聚焦流動、傳熱、燃燒等基礎理論研究,突破動力機械性能優化及電控、電驅動、汽車及船舶節能減排、燃料電池等關鍵技術,推動動力系統裝備升級和新能源汽車、船舶產業技術發展,助力交通運輸零排放創新技術突破。培養引領汽車和船舶行業發展的拔尖創新人才,為國家汽車、船舶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撐,成為動力學科學術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基地。

2.學科優勢與特色

現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建有博士后流動站?,F有專職教師和研究人員70人,40歲以下的專業教師博士化100%;具有海外經歷人數41人,45歲以下年輕教師占總人數的60%;現有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國家千人計劃特聘教授1人、德國“洪堡學者”1人、省百人計劃專家2人、省教學名師1人。聘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駿、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國等為戰略科學家。建有“新能源汽車科學與關鍵技術”與“高性能船舶關鍵技術”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11”計劃)、船舶動力工程技術交通運輸行業重點實驗等8個省部級科研基地,近四年承擔重點研發及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60余項。

學科依托我校行業背景優勢及湖北省汽車產業的區域優勢,擁有由東風汽車、上汽通用五菱等60多家骨干企業組成的汽車行業董事會,將學科基礎研究與行業節能減排的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緊密結合,強化自身發展特色:一是針對汽車電動化的行業發展,以燃料電池、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為主要方向開展新能源汽車研究;與武漢市共建了引領武漢新能源汽車千億產業的武漢新能源汽車工業技術研究院,是武漢市政府投資最大的研究院;建立了我國第一家燃料電池膜電極高技術公司,是全球6大膜電極供應商之一。二是以實現傳統汽車及船舶內燃機節能與減排為目標,開展內燃機性能與電控、機內及機后凈化、生物燃料利用和振動噪聲的研究。

3.人才培養目標

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發揮學校行業背景優勢,深化與知名大學合作,為汽車與交通行業培養輸送具有強烈使命感,專業基礎扎實、綜合素質高、國際視野廣的引領汽車和交通工業走向“中國創造”的創新型、緊缺型、復合型拔尖創新人才。

4.學科方向設置

節能低排放內燃機先進技術

主要研究先進內燃機的智能管理系統,后處理催化劑及催化器與發動機的集成匹配,LPG、CNG、生物燃氣、高含水率乙醇汽油、生物柴油等代用燃料的燃燒機理及在發動機中的應用技術;GDI、RCCI、汽油壓燃等實現高效低排放的先進燃燒策略;實現發動機的低噪低振和可靠耐久性能的先進發動機NVH技術。

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

主要研究燃料電池發動機的系統集成匹配與控制;基于電機主動同步調速的新型自動變速技術,高效平順的混合動力機電智能耦合能量管理與瞬態過程控制技術,驅動電機與變速箱一體化的高效傳動技術。為開發高效低成本、高可靠性和長壽命的燃料電池發動機,高效新能源汽車動力驅動傳動系統提供技術保障。

高效傳熱傳質與清潔燃燒

主要研究氫氣純化、存儲、運輸中的傳熱傳質理論;燃料電池內部流場溫度場優化及其對電池整體性能的影響;氫氣、石化燃料、生物燃料、新型碳中性燃料的基礎燃燒特性、反應機理及污染物生成機制;高噴射壓力下噴霧霧化;先進光學診斷技術等。

5.本學科的國內外影響

國際學術交流影響力大力提升。連續主辦6屆機動車排放控制與監管技術國際會議,邀請國際著名專家做主題報告,形成重要國際影響。本學科潘牧教授任國際氫能伙伴計劃指導委員。與帝國理工學院、普渡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建立了良好的學術合作機制,近年來聯合承擔“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多層分布式能量管理動態自適應強化學習優化方法”、“氫氣純化變壓吸附熱效應研究”、“基于海洋能轉化技術的灘涂生態系統重塑的構架與機理研究”等科技部及國家基金項目8項,總經費1700余萬元;

多個國際合作平臺相繼建立。獲批“新能源汽車科學與關鍵技術”和“高性能船舶關鍵技術”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全球三大發動機技術公司之一英國里卡多公司在我校建立中國唯一的聯合研究培訓中心;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在我校建立了中國第四個PACE中心,并獲價值約5.3億美元的軟硬件捐贈;

學生國際化培養縱深推進。近年來,與帝國理工學院、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歐美知名高校聯合培養碩博生36人,相關學生聯合發表國際學術論文66篇,出版專著1部,聯合申請授權專利2項。依托上述合作基礎,申報的“新能源與智能汽車關鍵技術研究國際領軍人才培養”CSC項目獲國家留學基金委立項資助;

④社會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本學科高度重視“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由我校牽頭,聯合武科大等2所高校,國家汽車質量監督中心等3家研究所;東風公司等8家汽車企業、武漢經開區等2家政府部門,共建了先進汽車零部件技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為武漢菱電公司提供核心技術,支撐其建成為國產汽油機電控系統最大供應商;研發了國內首創的“電驅動自動變速”系統技術,實現了在武漢理工通宇公司批量生產,為東風、宇通、金龍等大型車企配套;與佛山市政府合作建立“佛山仙湖實驗室”,力爭打造成為氫能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與“中國新能源汽車之都”--襄陽市共建新能源汽車技術成果轉化中心,為50余家當地企業提出技術服務和支撐。

附件下載:  
微信公眾號
學院官網
怡红院日韩